找到相关内容250篇,用时13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柏林夜话

    地区的农林部长,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用马列主义来研究佛教,写过这方面的很多文章,经常在解放后早期的佛教刊物《现代佛学》上发表。后来他为了佛教的生存发展,为了使中央领导人能了解佛教,曾给毛主席写过...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样的一种感觉、风光潇洒。如果将这种气概,这种气度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不会惧怕什么,也不会希求什么。  净慧法师:刚才冯老师把这首偈子说准确了,最后判给了无门慧开禅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5963292.html
  • 《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世音变性的影响》文献综述

    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宗教信仰心理上都属于求索型:都是为了解除自己所面临的灾难,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向神灵祈求救护。唐宋淡化了宗教神秘感,趋向世俗化。明清对观音虔诚性愈加淡化。  ...造像就已经发展成两种形式。在秣菟罗的造像中,弥勒佛观音都身着厚重的长袍,衣折较多,线条粗简,身上还有一些装饰物。两者的发型和面部表情略有不同,前者头发在头顶盘起打成一个结,面貌冷峻、庄严、深沉,一副...

    诸旷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4564597.html
  •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

    沙门尽敬王者”。桓玄认为,佛教之所以能得到生存发展,就在于得到了朝廷的恩惠和保护,因此就不能“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所以沙门应致敬王者。为此桓玄还要求南方佛教的领袖人物慧远出来答辩。针对...,由“六人”引起外界相接触(“触”),由“触”引起“受”(感受),由“受”引起“爱”(贪爱),由“爱”引起对外界事物的追求执著(“取”),由“取”产生生存的条件环境(“有”),由“有”引出“生”,...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0365722.html
  • 汉传佛教的丛林制度漫谈

    改变了比丘不自生产,专靠乞食为生的制度。然而这项制度的产生在当时也曾受到别人的责难,但是百丈禅师毅然地建立丛林制度,适应了中国的农耕社会,这对中国佛教的生存发展可说是功不可没的。  出坡是农作或劳动在...的丛林制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实在是深远而广大的。今天,我们能在如法如律的丛林中修学,百丈禅师是我们不能忘怀的一人。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0466288.html
  • 以人间佛学建人间净土

    的人,无不对无限寄予期盼,原初就充斥著实践和理论上的背离。作为一种社会宗教组织的佛教,毕竟要在社会实践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就不能不宗教的超越性发生冲突和对抗,无限有限、超越同参与、终极和现实、...!然而,历史和现实的宗教组织,无不关心其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发展,因此也就离不开人生,离不开世间。佛教亦然。如此“以觉悟大干世界本质为终极关怀,超现实的高妙佛法不离现世、人世救世的社会运作,...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3567035.html
  •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读《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

    可见的。   人因法立,法因人兴,人法不二,老和尚历来注重实效和践履,故牢牢针对丛林和丛林里僧人,展开他的教化活动。当时教内思想纷呈,禅净教密界域不清,学法者惑于取舍,多有诤讼,实不利于佛教的生存...融为一体。从上面引文可以看到,这种参话头的禅法原是临济宗的,但却又曹洞宗的默照禅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参话头自宋代五祖法演和和大慧宗杲提唱以来,元代高峰原妙和中峰明本更是毕生提倡,并使之成为元明清三代...

    冯学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0368683.html
  • 中国寺产流失的法律分析——以法源寺为调查研究个案(2)

    活得好一些”,即改善生活以及达成其他各种目的,就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若一个人不能保证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财产,其便丧失了物质独立性,在个体的生存发展具体抉择上,难以免于受...一过程使寺庙丧失了可以免受控制、自我防御的空间和力量,寺庙的生存发展只能依赖于国家授出的财产权。国家可以轻易地通过控制其授出的财产权控制寺庙的行动自由;由于寺庙这一主体的存在依赖于寺产,国家甚至可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0369210.html
  •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21世纪

    和手段,试图在兼容并蓄中使传统经学儒学当时社会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相适应。然而,从唐到宋初的兼容并蓄的方法和手段,并没有对外来印度佛教文化的挑战作出积极回应,未能复兴儒学,以致韩愈提出"人其人,...他人心灵他文明,按适合于自己特性的生存方式和适合于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发展,不要搞一律、一个模式化,而是求多样、多元的和生、和处、和立,这便是和立意识或和立原理。  (四)和达原理。和立意识基于和达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0770388.html
  • 明代女性之观音画研究

    藉由观音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庶民实际生活的文化意识。民间秘密教派为了吸引更多女信徒,常在宝卷中宣扬 「女人成佛论」,以求得生存发展,然此种说法增加了女性信仰观音的主要原因。(第四章第二节)在宝卷中对...观音画的特色便是民俗观音形象的流行,明代民俗性的观音创作,最主要作用乃是因为家家供奉观世音,作为正厅厅堂的摆设之用。因此溯其源探析源承发展,以妙善故事为主轴来探讨民俗观音的由来。(第五章第三节)另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2673387.html
  • 冯达文:理性信仰

    一种具先验意义的超越追求。[20]如果这样一个说法能够成立,我们实际上不仅可以说,理性信仰的纠缠远远没有了结。我们甚至还可以说,人类在今后的生存发展中永远不可以没有理性,亦永远不可以没有信仰。[...,于此可见。   往后,随社会的变化发展,理性得以发展,信仰也在发展。不过,有的时候是理性占主导,有的时候是信仰占主导。西方如古希腊时期,理性有过一段辉煌的张扬,可是踏入中世纪,古希腊理性的成果...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74828.html